close

「學習音樂,可以滿足人類對高品質音樂的渴望,一份可以足以持續終生的期。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-音樂教育家高大宜-

 

展開音樂啟蒙教育的時機 :
 
   孩子音樂教育的問題,不在於起跑的快慢,
   而在於起跑之後能否持續。
 
雖然一些研究分析指出 :
胎兒期 : 已經開始發展聽力。
嬰兒期 (五個月) : 開始辨識律動節奏的能力。
一足歲 : 開始有唱歌能力。
四足歲 : 可以區別音調高低。
六足歲 : 漸漸能唱準五音。
    
     所以父母胎教時做的努力,是不會白費的。
至於幼稚園小朋友五音不全的問題,倒也不用
操心,隨著年齡增長自然會越來越好。
    
    若父母能多用點心思陪孩子的學習,不僅可
以增進親子情誼,更有助於創造一個「生活化
的音樂環境」,學習成效也自然好。
 
       在「龜兔賽跑」的寓言故事裡,輸在起跑
點的烏龜,最後成為整場競賽的真正勝利者。
只要真心想學,任何時候都可以是學音樂的恰
當時機。

從學習音樂的起跑點開始,只要家長們
懂得選擇方法,選擇老師,明確規劃孩
子的學習方向,則孩子們一定可以透過
快樂的學習方式,循序漸進的成長。
 
學習音樂,是讓我們的下一代在面對高
品質的音樂時,能擁有一份持續終身的
「滿足」,而不只是「渴望」。
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岀自 「如何讓孩子學好音樂」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 王淑姿 著

 

音樂教育家高大宜指出 :  
透過音樂,我們找到可以讓一個人完整發展的方法-----

「節奏」可以養成專注、 定力和自我調整的能力 ;
「旋律」可以打開感情的世界 ;
「聲量」和「音色」可以使聽覺靈敏 ;
「唱歌」更是全然的生理活動,對體能產生的效果是無法衡量的。

因此透過音樂教育,我們可以「加強」一個人的自制力並妥善的發展感情世界。

換言之,一個小孩若缺乏食物必定長得不好 ; 一個缺乏音樂教育的人,
他的精神食糧必然不足,就會比較缺乏定力,感情也較苦悶。

因此,高大宜進一步強調 : 
「 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製造職業音樂家,而是要成就完整的人。」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